用音樂起爭議──性別平權的2018年

似乎 #MeToo 運動的成功愈大,接續而來的反作用力也愈大。一如去年初,全球超過 45 個音樂節聯名要在 2022 年達成參演名單男女各半的目標;到了年底,瑞典一個主打「男性止步」的全女性音樂節 Statement 卻背上性別歧視的罪名。也許是時候認清:立法修法或有階段性成功,社會人心則無。

用音樂起爭議──性別平權的2018年
Photo by Mercedes Mehling / Unsplash
對於那些想阻止我們發聲的人,我們給你一句話:『到此為止。』 
性別薪資不平等,『到此為止。』 
任何形式的騷擾,『到此為止。』

去年1月葛萊美頒獎典禮上最令人動容的一幕,莫過於影歌雙棲的黑人女星賈奈兒夢內(Janelle Monáe)以堅定而清晰的談吐,代表女性音樂人向業界根深蒂固的性別歧視與仇女文化宣戰。這不單單是延續前一年 10 月韋恩斯坦事件引發的 #MeToo 串聯運動,也是對代表父權體制的川普政權就職屆滿一年的持續抗議行動。夢內演說完,隨即介紹歌手凱莎(Kesha)登台表演。在辛蒂露波(Cyndi Lauper)、卡蜜拉(Camila Cabello)等傑出女性藝人簇擁之下,凱莎聲淚俱下演唱入圍歌曲〈Praying〉,那是以自身遭性侵經驗寫成的一首歌,控訴的正是她的製作人 Dr. Luke。

This post is for paying subscribers only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Subscribe to 22世紀衛星

Don’t miss out on the latest issues. Sign up now to get access to the library of members-only issues.
jamie@example.com
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