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都會」談起:音樂產業結構下的種族問題

據說,紐約的電台 DJ 法蘭奇柯羅克(Frankie Crocker)於 1974 年發明了「都會當代」這個說法,用以概括統稱當時的各種黑人流行音樂。原因是節奏藍調、饒舌這些名稱聽起來都太「黑人」了,大型品牌會先入為主認定聽眾消費力不足而不下廣告預算。「都會」這個名稱,正可以塑造一種黑白通吃的全新中產階級形象。

從「都會」談起:音樂產業結構下的種族問題
Photo by Nicole Baster / Unsplash

執行長:「廢話不多說,請在場每一位用熱烈掌聲,歡迎我們新上任的都會部門副總裁,安德烈強森!」安
德烈強森:「不好意思,你剛剛是說『都會』(Urban)嗎?」

近年頗受歡迎的美國電視劇《黑人當道》(Black-ish),在 2014 年首播時以如此典型且現代的種族議題做為開場。對事業充滿野心的主角安德烈強森(Andre Johnson),希望自己能夠脫離黑人在職場上的次等地位、加入以白人為主的成功群體,結果卻發現被指派管理的是「都會」部門。熟知美國娛樂文化的人應該曉得,「都會」這個詞往往是「黑人」的代稱,在它光鮮的外表下隱藏的是沉痾已久的結構性種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