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串流音樂黑盒

我們同樣可以說,維持現代生活的基礎建設不再只是水電瓦斯,也許還要加上 Facebook、Google、甚至 Spotify。它們太過日常,日常到大家忘了背後有多少政治與商業角力,忘了這個新自由主義的網路世界每天都在重新定義責任與倫理。

揭開串流音樂黑盒
Photo by Reet Talreja / Unsplash

依然記得那些實體與串流的論辯,只不過感覺像是好久好久以前的事了。

以一個曾經的唱片產業從業者與收藏者來說,串流的確不愧其時代巨輪之名,輾殺無數為唱片投入全副身家的熱情樂迷;但若以一個樂評人來說,串流建造了夢寐以求的巨型資料庫,再也沒有「財力不夠研究不起音樂」的藉口。如今,音樂的未來已成現在進行式,無人對於手上握有通往一切的鑰匙感到任何稀罕。實體沒死,但也稱不上好好活著,他們是被所有都市計劃與政治決策遺忘的遊民,自成一個生態系而不再抗議。

This post is for paying subscribers only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Subscribe to 22世紀衛星

Don’t miss out on the latest issues. Sign up now to get access to the library of members-only issues.
jamie@example.com
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