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音樂不是你的音樂

泰勒絲曾向前東家爭取買回母帶,對方開出的條件是「一份新專輯母帶換一份舊專輯母帶」,要她知難而退。既然得不到母帶「本體」,那麼泰勒絲只好使出最後的辦法──摧毀它們形而上的「價值」,並將該「價值」在自己手中重塑出來。

你的音樂不是你的音樂

人類歷史上,大概沒幾項經濟活動的商業模式、權利義務關係比音樂複雜。從聽眾的角度而言,過去是擁有音樂,現在是租用音樂;擁有時可以借人,但無論如何不能隨便公開和他人分享。法律上來說,音樂檔案或儲存裝置的複製是一種特殊的權利,把一份樂譜表演出來是另一種權利,流通到串流平台上、在廣播節目裡播出、放進廣告畫面皆是不同的權利。先不管你懂不懂這些專業細節,總之一個大前提──權利義務關係是人為而非天經地義,社會文化的變遷或科技的躍進都可能打破原有結構。搞不好在某個未來,牛肉麵的味道會成為一種權利,擅自煮出別人的味道可能觸法,但只要你月付 9999 元,全台灣的牛肉麵就能吃到飽。

This post is for paying subscribers only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Subscribe to 22世紀衛星

Don’t miss out on the latest issues. Sign up now to get access to the library of members-only issues.
jamie@example.com
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