矗立靈魂音樂前沿二十載:專訪 SoulTracks 創辦人 Chris Rizik

談經營音樂媒體的理念、以及早已老化的靈魂樂如何在現代持續成長。

矗立靈魂音樂前沿二十載:專訪 SoulTracks 創辦人 Chris Rizik
Chris Rizik
📣
This is an interview with Chris Rizik, founder of SoulTracks. For the English version, please go here.

於 2003 年創立的美國靈魂音樂網站 SoulTracks,一直是我多年來獲取相關資訊的重要來源,這次很榮幸在二十週年之際訪問其創辦人 Chris Rizik。

Chris 年輕時就非常愛聽靈魂樂。他還在密西根州大學讀書時,很想從事音樂寫作,於是向當地最大的學生報社毛遂自薦、問他們需不需要有人寫靈魂樂評論,後來順利錄取。他一度考慮要以此為生,但又覺得自己不夠優秀,會計系出身的他選擇從事本行,接著考上律師,再創辦風險投資公司。原本已經淡忘這項志趣的他,在 2000 年左右遇上網路興起,卻發現茫茫網海竟然沒有什麼關於靈魂樂的資訊。他出於興趣投了幾篇稿給一些網站刊登,結果竟然獲得 XM 電台賞識、邀請他去做一檔節目。不過 Chris 對於電台節目興趣缺缺,他喜歡的還是寫作。

2003 年的美國陣亡將士紀念日(Memorial Day),他花五十美元從 eBay 買了一套軟體,開始自己架網站寫文章。當時他已有些經營創投的經驗,想要藉此把網站專業化,於是開始僱用作者、產出更多的評論和介紹內容。以一般電台的標準而言,當時的靈魂樂早就過氣了。但 Chris 認為 SoulTracks 可以創造出一個平行宇宙,讓仍然關注靈魂樂的聽眾依然有個地方可以獲取更多知識,更重要是讓他們發現靈魂樂還在不斷產出新作品和新的活動。


非常感謝你接受我的採訪邀約。我感到很榮幸,因為 SoulTracks 對我這種身在亞洲的靈魂樂迷與文字工作者而言,多年來一直是能夠更貼近這項文化的珍貴資源。

有趣的是,SoulTracks 創立於 2003 年,隔年我在 PTT 上開設了「RnB_Soul」板。PTT 是台灣非常有歷史的電子佈告欄系統,可說是台灣的 Reddit,而 RnB_Soul 是當中的一個子討論區。嚴格說來,在既存的架構上開板比從頭架網站簡單多了,但我想我們的初衷是一樣的──我們都感受到網路帶來的可能性,但在那時網路上卻沒有什麼地方在討論我們熱愛的音樂。

SoulTracks 誕生於部落格年代,所有人都開了自己的網站或部落格。我記得當時網路上的靈魂樂和黑人文化資源非常多,如今尚存的仍有 SoulBounceYouKnowIGotSoul、德國的 Sonic Soul 等,但不少網站已經停止運作。你認為 SoulTracks 得以屹立不搖長達二十年的原因是什麼?它有什麼特別的商業模式和財務結構,還是說它只是一個燃燒熱血的計劃,得靠你從創投賺來的錢養活?

很感謝邀請我參與這次的訪問。我創辦 SoulTracks 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興趣。我喜愛寫作、談論我鍾愛的音樂。更重要的是在 2003 年,作為粉絲的我在網路上找不到我要的資訊。所以我創辦 SoulTracks,開始為我自己而寫。但沒多久我就發現,其他人也有同樣的資訊需求,我們剛好能補上這個缺口。起初,SoulTracks 讓經典靈魂樂的粉絲可以得知他們喜愛的藝人近況──那些藝人在網路上很不活躍。後來我們找到更長遠的使命,是幫助粉絲接觸到新生代的靈魂音樂人,他們多半獨立經營,音樂雖好,卻得不到廣播電台和主流媒體青睞。我們於是把心力投注於銜接經典和當代的靈魂樂,希望能讓粉絲聽見這些沒沒無聞的新近藝人。

我們之所以能走過二十年,主要是因為我們堅持不懈。你說的沒錯,自我們成立至今大概有五十個以上的靈魂音樂網站開了又關,能留下來的(當中不乏很好的網站)都是堅持定期挖掘新音樂和發表文章的苦差事。幸好我有一群優秀的作者群,他們都和我一樣熱愛音樂,我們通常每天發表兩篇新文章,持續提供讀者有趣的新發行評論,避免長時間空窗。讀者每天上來 SoulTracks 都能看到新的內容,這很重要。

我們剛開始的時候沒有什麼商業模式可言,單純只是我在空閒時間進行寫作而已。但後來就陸續接到唱片公司和藝人的聯繫,希望在 SoulTracks 上宣傳音樂,我們就開始刊登廣告。有了收入,我們就能聘請作者。我很幸運,有一份「日常工作」能讓我把 SoulTracks 當成使命,它只要自給自足,無需追求高額利潤。

雖然你總是對音樂懷抱熱情,經營網站和經營新創公司也很類似,但我想你還是得在日常工作與使命之間取得平衡,畢竟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通常年紀愈大就愈現實,會捨棄賺不了錢的事。所以你是怎麼兼顧的?有什麼特別的心法?

我在大約十五年前,得為 SoulTracks 的將來以及它在我生命中的位置做出抉擇。我決定它要有趣、啟發我的眼界,但要是我把它當生意、極盡所能賺錢,可能就會與此背道而馳了。我有可能得事事妥協,或轉型成標榜「生活美學」的媒體。我想做的是書寫靈魂樂,而我不認為存在著兼顧利潤與樂趣的方法。因此我只在夜晚和週末進行這項熱血計劃,並成立了另一間真正的新創公司「文藝復興風險投資」(Renaissance Venture Capital),作為我的日常工作。這項決定非常正確。我熱愛文藝復興這間公司,我們為底特律和密西根州貢獻良多。SoulTracks 則是我的娛樂。我曾下定決心,評估 SoulTracks 成敗的標準不在我是否從中獲利,而在我是否做得開心。如今過了二十年,我還是很開心。

你有什麼經營網站的日常例行公事嗎?帶我了解你一天或一週是怎麼度過的。

我每天都起得很早,隨即上網看看有什麼靈魂樂新聞值得報導。我也會打開數十封 email 來讀(我們每天約收到三百封),通常是藝人寄音樂來請我們評論。有了這些資料,我就可以把文章分派給作者去寫、或決定自己晚上來寫。

晚上我會重複同樣的工作,讓自己時時刻刻吸收新知、與世界各地的音樂人、公關、作者聯繫。接著我通常會寫一兩篇隔天要刊登的文章。我們的音樂總監 Melody Charles 會幫忙篩選每天收到音樂人寄來的的幾十份音樂,我們最後通常會挑出一兩個來寫。

長篇文章、編輯和 SoulTracks 的業務工作通常會在週末進行。幸好我妻子 Colette 是職業會計師,她負責管理網站的財務。

維持網站運作需要顧及許多環節,從作者、網站維護到商業洽談,每週大約有十二至十五人為 SoulTracks 工作。

我以前會閱讀許多 SoulTracks 的專輯評論和時事分析,尤其是你和 L. Michael Gipson 寫的文章。有趣的是,每篇評論的最後一句都會寫出作者對於該張專輯的評價高低。我還記得有極少數專輯的評價是「完全不推薦」。就我的了解,SoulTracks 過去二十年間為粉絲和音樂人打造出一個線上社群。你覺得「評價高低」是否影響 SoulTracks 與音樂人的關係、或受這樣的關係影響?舉例來說,你可能和某位音樂人是朋友,但他的新專輯不好聽。你要怎麼同時維持公信力、又不會讓人覺得難以親近?媒體能夠保持批判意識、又和音樂人當朋友嗎?

哈哈,你完全命中一項敏感議題。多年來,大家都很重視我們對於音樂和產業發表的看法。給予專輯評價也是我們的一項重要傳統。有些音樂人只要看到低於「高度推薦」(highly recommended)的評價等級就會很敏感,但也有人希望聽到我們真實的想法,作為改進的參考。無論如何,我們就只是表達看法而已。我們的評價沒有什麼神奇的力量。我們的讀者不是笨蛋,他們讀了我們寫的東西之後,也會有自己的看法。

我覺得經過這麼多年,我們撰寫音樂文章的方式,尤其是獨立音樂人的文章,已經變得更加周全。我們有時必須評論主流音樂人,因為讀者想看,而我們會寫得誠實尖銳,但不惡言相向。但對於還在努力找尋聽眾的獨立音樂人,我們會更願意全面篩選,只寫其中我們喜歡的音樂。向讀者介紹我們不喜歡的新進獨立音樂人沒什麼意義。在我們的篩選過程中(別忘了,我們只會從收到的音樂中挑出約 5% 來寫) ,我們更想把心力投注在真正喜愛的獨立音樂人身上,讓讀者可以看見他們。

近二十年前,你是怎麼決定要舉辦 SoulTracks 讀者票選獎(SoulTracks Readers’ Choice Awards)?它對於你和這個社群有什麼意義?

This post is for paying subscribers only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Subscribe to 22世紀衛星

Don’t miss out on the latest issues. Sign up now to get access to the library of members-only issues.
jamie@example.com
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