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通訊 #12: 意外走漏的發行計劃

發行資訊公開是一種取捨;還有 TikTok 這次真的山窮水盡了嗎?

讀者通訊 #12: 意外走漏的發行計劃
Photo by Midjourney.

22 世紀衛星走過第一季了,感謝大家的訂閱和回饋!截至 3 月底,我們累積了 273 人訂閱,其中 45 人是付費讀者;MRR 超過台幣 3,000 元,雖然不是什麼大錢,但要攤平人力以外的營運成本是完全沒問題的。我們希望最終能達到 800 人付費(18 倍!),因此需要大家多多幫忙分享給身邊的朋友,也歡迎免費讀者以實際行動支持這項完全獨立的音樂媒體計劃。

在此同時,Discord 社群也因為愈來愈多人加入而日益熱絡起來。很幸運地就如我們一開始所希望的──加入的人因為付費門檻和清楚的社群規範,非常集中於討論有建設性的音樂產業和文化議題,光是從每個人的自我介紹就很能感受到對於知識的渴望。這是在臉書上難以看到、讓我們非常珍惜的光景。

喔對了,我們蠻好奇有沒有人也起心動念想寫自己的電子報?如果對我們使用的平台 Ghost 有興趣,歡迎聯繫我們取得推薦優惠,一起來擴大這種寫作和閱讀的風氣吧。


音樂為何被爆雷?

本週二,也就是 3 月 28 日的下午 1 點多,名為「濕氣」的臉書粉絲專頁披露了草東沒有派對尚未發行的新專輯登錄在 ISRC 網站上的資訊

這些資訊包括完整的專輯名稱、歌名與曲數、甚至還有發行日期。吹音樂在半小時後隨即跟進報導,多達 500 人轉發,隔天各大媒體也都報導了這項消息。

還記得 2015 到 2016 年,草東沒有派對一路從場場完售的獨立場景撼動到主流樂壇,成為第一組同時獲得金曲獎和金音創作獎「最佳樂團」肯定的現象級樂團(第二組為血肉果汁機)。然而在首張專輯《醜奴兒》之後,他們只有寥寥幾首歌問世,2021 年還接連發生鼓手驟逝、小巨蛋演唱會取消等憾事。

ISRC 網站提前「爆雷」,讓草東一時又成為社群上的熱門話題,似乎也讓歌迷開始期待這張睽違七年的新作。但是這樣曝光的形式與時間,恐怕並非草東團隊所希望的,他們的社群帳號一如以往靜悄悄……(點擊下方閱讀全文

音樂為何被爆雷?
為了配合法規制度,你有可能洩露了自己的發行計劃。

產業新聞

TikTok 末日不遠了?

台灣時間上週四晚上,TikTok 執行長周受資面對拜登政府因國家安全理由、要求 TikTok 選擇出售美國業務或遭到全面禁止而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長達五個多小時的過程中,周受資試圖強調 TikTok 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高規格規劃美國資料中心、並願意接受其他企業的監督,但仍然被兩黨議員聯手炮轟,比起年初的 Ticketmaster 只有更體無完膚而已。

過去不乏多位被要求出席聽證會的科技巨頭執行長,但他們在聽證會結束後往往沒有真的遭到政治上的制裁或嚴厲監管,然而這次事件的強烈程度使不少人認為 TikTok 很有可能開各種先例。兩黨議員表現出對於周受資極度不信任的態度,警告他「你知道自己已經起誓」、在他發言後直斥「向國會撒謊是嚴重罪行」。

周受資是新加坡人而非中國人,他在過程中表現得不卑不亢,但所有人都知道他沒有、也不可能說出任何關於中國政府介入其中的事實。無論 TikTok 未來的資安計劃做得再好,要是沒辦法說清楚中國因素,一切就是徒勞。同時,TikTok 愈是強調他們的營運關乎多少美國中小企業的生計、或旗下有多少美國員工,就愈讓議員覺得 TikTok 是挾持人質而有恃無恐。

先不管議員們可能出於政治作秀的理由,TikTok 還有另一項受到這麼強烈攻擊的原因,就是這群平均將近 60 歲的政治人物沒有幾個是 TikTok 的用戶,他們根本無法感同身受 TikTok 的有趣及意義何在。另一方面,截至目前為止,我們尚未看到 TikTok 主力的年輕族群團結起來聲援,不過也有官員指出,禁用 TikTok 等於永遠與 35 歲以下的年輕世代為敵。

TikTok 完整出售給美國企業的機會極低。首先,TikTok 美國業務估值高達 400 至 500 億美元,有能力買下的企業並不多,還要排除 Meta 或 Google 這種原本就已經在經營社群媒體和影音網站、很可能加重壟斷市場疑慮的公司。第二,TikTok 的獨特演算法是其關鍵技術,而技術出口是中國國家安全的重要一環,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因此在聽證會前公開對於此案表達抗議。換言之,TikTok 就算能出售,可能也是少了關鍵技術的不完全體,將大幅減損其市場價值和影響力。

如果 TikTok 真的撤出美國,音樂產業會出現什麼改變?成千上萬的創作者可能被迫搬家到 YouTube Shorts 或 Instagram Reels,這兩個平台在短影音的社群和演算法發展上當然與 TikTok 有一段距離,整個生態系將有所改變。《Billboard》數位副主編 Andrew Unterberger 表示,在 2023 年禁用 TikTok 的意義等同在 1985 年禁播 MTV,是阻絕當代音樂產業最重要的行銷管道等級的大事。他認為一旦發生,這幾年 TikTok 造成的現象將大幅減少,比如老歌失去翻紅機會、靠一首歌迅速爆紅又過氣的現象降低、小眾音樂失去切入大眾的一大利器等等。

不過我認為,短影音的使用習慣與文化已然確立,目前尚未出現能夠取而代之的新內容或社群形式,而人們不大有理由走回頭路──就好像當年數位音樂之門一開,即使執法機關和唱片公司大力掃蕩盜版,會回頭買唱片的仍是少數。生態系會重整,但不會消失。

至於這和台灣音樂產業有什麼關係?如果音樂人在意資訊和國家安全,那麼的確很有理由不使用 TikTok。但 TikTok 如今也已對於年輕世代(甚至還有很多的中老年人)發揮強大的影響力,形塑他們的音樂品味和文化認同。台灣目前的獨立音樂場景已是十年前難以預見的蓬勃,這一群人也正是抗拒 TikTok 的大宗(有趣的是他們並不排斥其他平台的短影音和流行次文化);在此同時所謂的「抖音歌」將持續傳唱。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認同,我目前還看不到融合或抗衡的跡象──要說今日有什麼主流和獨立的區別,撇開音樂風格或經濟規模,可能就是這點特別明顯吧。


新歌推薦

已發行三張專輯的 DRAM 並不是個媒體寵兒,知名度普通而已,但聽過他這張現場專輯後,我深深感到他或許是目前黑人音樂界中最被低估的一位歌手。是說,現在有能力挑戰現場專輯的 40 歲以下 R&B 歌手還剩多少呢?2016 年出道時還是一半唱歌一半饒舌的 DRAM,如今演唱的比重佔大多數,我非常喜歡他聲嘶力竭的風格,讓人想起九零年代的 K-Ci & JoJo,在今日一片呢喃唸唱中顯得極為難得。樂器編排也相當用心誠懇,不時流露出二代 Neo-Soul 的靈韻氛圍(至於二代 Neo-Soul 是什麼,咱們改天再來聊聊)。這不是什麼創新的作品,但對於喜愛此類風格的樂迷來說已是上乘傑作。

你聽過「飛行的荷蘭人」(Flying Dutchman)嗎?我不是指《神鬼奇航》裡的幽靈船,而是七零年代舉足輕重的靈魂與爵士音樂廠牌。他們出版大量深邃而富有黑人意識的作品,張張都是樂迷心中的珍稀瑰寶。這個廠牌在 1984 年停業,直到現在才由創辦人的兒子 Bob Thiele Jr. 親手重整、並邀請高齡 73 歲的歌手 Billy Valentine 一同帶來廠牌復活之第一號作品。

這或許是今年最厲害的傳統靈魂樂專輯。曲目翻唱自 Gil Scott-Heron、Stevie Wonder、Prince、Curtis Mayfield、War、Eddie Kendricks、Leon Thomas 這些傳奇黑人明星名曲,雖然詞曲版權並非 Flying Dutchman 擁有,卻在精神上承襲了當年廠牌堅守的抗議歌曲傳統。樂手則邀來 Pino Palladino、Jeff Parker、Theo Croker、Immanuel Wilkins 等老中青三代的佼佼者,搭上主角 Billy Valentine 醇厚不輸 Ray Charles 的嗓音,是一張非常美麗但也很沉重的專輯。

其他重要發行

下週暫停一回,祝大家連假愉快!

Subscribe to 22世紀衛星

Don’t miss out on the latest issues. Sign up now to get access to the library of members-only issues.
jamie@example.com
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