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攻為守:Spotify 2023 改版策略

Spotify 起用 AI 和短影音,提高主動參與和音樂發掘效率,為的是避免被創新趨勢剝奪主導權。

轉攻為守:Spotify 2023 改版策略
圖片來源:Spotify

改版內容摘要

上週四,Spotify 舉辦「Stream On」活動,可以說是他們一年一度的產品線上發表會。會中主要宣佈功能更新如下:

  • DJ:以原有的個人化演算法推薦為基礎,加上 AI 生成語音進行歌曲介紹,可說是為個人量身打造的電台 DJ。
  • Clips:全新功能,藝人可以自行拍攝、上傳 30 秒直式短影片,用以宣傳或介紹音樂。為防止作為其他類型的廣告或外站導流用途,Spotify 對此另外制定了內容政策
  • Feed & Preview:全新功能,使用者在首頁可以看到搭配視覺的直式推薦內容流,滑到螢幕中間的推薦會自動播放試聽或試看段落,同時適用於音樂、podcast、有聲書。
  • Pre-Save & Countdown Pages:使用者可將即將發行的音樂預先加入自己的音樂庫,該音樂頁面會顯示發行日倒數計時,並在發行當天推播通知。
  • Discovery Mode:原於 2020 年推出的廠牌用工具,可以選擇放棄一定比例的分潤金額以加強指定歌曲的演算法推薦(例如增加 Radio 和 Autoplay 的播放機會),這次則擴大提供給所有使用 Spotify for Artists 管理平台的藝人。

此外,還有個人化演算法推薦藝人近期演唱會podcast 自動推薦播放音樂類型與氛圍標籤等新功能。

不確定的前景

如果我們延續 Spotify 歷年來重要發展的時間軸來看:

  • 2008 年:音樂
  • 2019 年:podcast
  • 2020 年:podcast 影片
  • 2021 年:直播
  • 2022 年:有聲書

上述這些產品更新,究竟如何定義 Spotify 的 2023 年呢?

我們再複習一下執行長 Daniel Ek 稍早是怎麼說的

年初他們比照各大科技公司進行一波裁員,執行長 Daniel Ek 於 Q4 電話會議上坦承過去一年過度樂觀而做了太冒險的投資,並宣示今年將是 Spotify 的「效率年」。

在連續四年擴張到其他垂直領域、從純音樂轉型為全面的聲音平台之後,Spotify 今年顯然不再能夠開發新的垂直領域。至於他們最核心的音樂市場也漸漸面臨飽和,後續用戶成長並不樂觀。我會這麼說,是基於三項證據。

首先,美國唱片業協會(RIAA)上週發表 2022 年度錄音音樂數據,顯示總收益成長 6%。然而若計入高達 8% 的通膨率,實際上是不進反退。全美音樂串流付費訂閱人數成長 800 萬(9.5%),較前一年 850 萬(11.9%)略低;但若比較串流整體收益,則成長率僅 7.3%,比前一年 24% 顯然下滑許多。如果付費訂閱人數成長幅度接近,但卻沒有相應的收益成長,原因就很有可能是這些付費用戶選擇的是家庭方案等合購方式。

圖片來源:RIAA。
圖片來源:RIAA。

第二,媒體市場研究機構 Edison Research 也在本月發佈針對社群媒體、音樂串流、聲音類消費電子與聆聽行為的數據,從中可以看出全美行動裝置、社群媒體到線上聆聽已進入高原期。

圖片來源:Edison Research。
圖片來源:Edison Research。
圖片來源:Edison Research。

第三,則是我們稍早提及環球音樂公開宣佈要改變串流分潤模式,華納音樂也在上週呼籲串流平台漲價,這都代表主流音樂公司對於成長停滯感到不耐,只能想辦法藉由調整定價和折帳比例獲利。

綜合以上可知,Spotify 目前若要追求用戶成長,有可能的方向為:

  1. 開發其他國家與地區。
  2. 開發中老年客群(Edison Research 同一份數據指出,55 歲以上的線上音樂使用者僅佔 53%)。
  3. 強化低價方案促銷。

這些方向與 Spotify 產品功能的關係不大,甚至我們可以說,如今音樂串流的功能和市場皆成熟,很難再靠新功能達到大量獲客與轉換了。如果 Spotify 希望收益持續有可觀的成長,他們會被迫從舊客身上獲得更多利潤。

Spotify 的年度目標

如果你再看一次功能改動的內容,會發現它們共同暗示的訊息是:Spotify 想方設法確保他們最能夠協助使用者發現新音樂,不但要準和快,更重要的是符合現代人取得資訊、與介面互動的新方式。

因此,我認為 2023 年的 Spotify,想嘗試的是一種防禦式的、針對用戶參與所進行的重新校準,最明顯的當然是起用 AI 和直式短影片。這兩件事都是如果 Spotify 不做也會有別人來做的,而以 Spotify 身為業界領頭羊、瞄準年輕主流用戶的定位來看,他們不能不快速跟上,即使代價是動搖原本用戶根深蒂固的使用體驗也在所不惜。我認為,Daniel Ek 有意識到 Spotify 絕不能成為錯失手機市場的 Microsoft、或現在擔心搜尋帝國被 AI 顛覆的 Google,他們必須勇於擁抱破壞式創新。

This post is for paying subscribers only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Subscribe to 22世紀衛星

Don’t miss out on the latest issues. Sign up now to get access to the library of members-only issues.
jamie@example.com
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