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Spotify 台灣聆聽趨勢

進榜歌曲更少、更集中;韓國音樂一枝獨秀。

2023 年 Spotify 台灣聆聽趨勢
Photo: Spotify.

去年初,我突發奇想從 Spotify 每週排行榜分析台灣人都在聽什麼國家的音樂,結果發現:

過往由英美流行音樂主導的台灣聆聽取向,已經變得更加本土、更加亞洲。同時,人們的聆聽品味可能也比以往更加集中、多元度更低。

那麼過了一年,我想再來看看這樣的趨勢是否依然存在,或是出現了什麼有趣的變化。(但我得承認這研究應該年初時就做,希望你不會介意我慢了半拍。)

重新整理一下這項研究的前提:

  • Spotify 在台灣音樂串流市佔率並不特別高,其使用者行為僅能反映一部分台灣聽眾的樣貌。
  • 研究使用的資料為 Spotify 每週歌曲榜,此榜單會列出當週於特定國家/地區的前 200 名。因此,我們其實看不到 Spotify 的所有聆聽資料,而是「最受歡迎的歌曲的資料」。換句話說,資料反映的是集中趨勢,而非離散程度(所以去年我說「多元度更低」是錯誤的,考慮到當代的分眾市場,事實有可能是「紅的更集中,不紅的更分散」)。
  • 如前一次研究,「一位藝人只標註一個國家,並參考 Wikipedia 與 Chartmetric 的敘述來決定要標註哪個國家,過程中有不少時候需要自行專業判斷,難以建立一致的標準。」

跟先前一樣,我會聚焦在「如何能進榜」和「哪些國家/地區的歌進榜」兩件事上。開始吧!

進榜門檻更高,更集中於少數歌曲

究竟要多少聆聽次數才能進榜?在去年的研究中,我們就已發現進榜門檻(第 200 名)為單週約 40,000 到 60,000 次,而且愈接近年底,門檻愈高。然而到了 2023 年,這個門檻變得更高了,下半年的增加現象也更加劇烈。

在 2022 年,進榜門檻平均為 47,403 次,然而一年之後,則上升為 66,218 次(漲幅 40%)。2022 年門檻全距(最高與最低的差距)為 19,278 次,2023 年則擴大到 31,819 次。你希望自己的歌曲進榜?上半年可能比較有機會。值得注意的是 2022 和 2023 年頭的曲線都有出現一個凹陷處,就是過年期間。雖然那時的門檻最低,不過應該是沒有人會選擇在過年發表新歌啦。

僅僅一年,進榜門檻就有如此大的變化,而同樣的現象也反映在榜上所有歌曲的串流次數上。下圖就分別列出六類名次最低門檻的變化:

舉例來說,2023 年要拿到一次 Spotify 週冠軍,所需要的串流次數將近是 2017 年的 2.6 倍。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距?有三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是 Spotify 在台灣的使用者人數增加,連帶拉高整體的聆聽次數。這點雖沒有官方資料可以佐證,但 2017 年 Spotify 才進入台灣市場四年,2023 年則滿十年,我們應有理由相信其使用者人數增加許多,只是實際數字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