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行後流行樂:全球樂壇如何生於憂患

將近 50% 的音樂人必須以音樂以外的工作維生,34% 考慮徹底轉行。疫苗如今雖已開始接種,但要安全且完全普及需要時間,此外安排演出至少也要四到六個月的準備期,多數相關業者預估最快得等到秋天才會有第一批活動舉辦,回復疫情前量能則是明年的事了。

大流行後流行樂:全球樂壇如何生於憂患
Photo by Yvette de Wit / Unsplash

台灣在國際上的能見度,鮮少有像 2020 年風光。在全球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下,這座孤島反而擁有天然屏障,大多時候奇蹟似地運轉如常。台灣的口罩、棒球賽事都成了國際媒體報導的焦點,甚至周興哲八月在小巨蛋的萬人演唱會還登上告示牌與時代雜誌的版面。與世界「脫節」難得是一件好事,然而也讓人憂心鴻溝持續擴大,畢竟地理環境與生活文化造就的台灣經驗難以複製到其他國家,疫情卻加速了原有制度結構的崩毀、原本還在醞釀中的變革更快出現在人們眼前。當新的秩序從瓦礫中誕生,我們還停留在安穩的過去,似乎於全球化的今日預告了漫長的追趕之路。

This post is for paying subscribers only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Subscribe to 22世紀衛星

Don’t miss out on the latest issues. Sign up now to get access to the library of members-only issues.
jamie@example.com
Subscribe